>
  •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流派资讯 >
  • 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锦064~临床经验 (二十五)下篇

    发布时间:2021-09-14   点击数: 517次

    杜雨茂教授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

    田耘  

    (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内科)

    2.2三焦壅滞型  证见头晕目眩,耳鸣耳聋,神疲乏力,水肿,恶心呕吐,或咳嗽气喘,腹胀满,纳差厌食,小便量少而浊,大便不畅,舌淡或暗紫有瘀斑,苔白,脉弦细或弦涩无力。治宜补气健脾,疏利三焦,化瘀解毒,方用疏达三焦饮:西洋参6g,柴胡12g,黄芩9g,半夏10g,生姜12g,猪苓15g,泽泻18g,茯苓12g,白术12g,桂枝6g,大黄(后下)9g,丹参18g,红花9g。

        本方系柴苓汤化裁而成。以小柴胡汤疏利三焦,扶正祛邪;五苓散利水泄浊;大黄化瘀解毒;丹参、红花活血祛瘀。湿浊瘀血得除,三焦得利,病自缓解。杜老师认为,在慢性肾衰患者未有明显的阳虚和阴虚表现时,对其治疗应协调阴阳,以平为期,用此方最为合适。实验研究证明,本方可降低血清BUN、Scr,提高CO2CP,亦可提高血浆SOD含量,降低血浆肾素、血管紧张素浓度。

    2.3浊瘀互结型  证见畏寒怕冷或四肢不温,恶心呕吐,皮肤瘙痒,大便色黑或大便硬,小便不利,腰及少腹疼痛,烦躁不安或谵语,面色萎黄或色暗,舌质暗红或紫红,或有瘀斑,脉沉细或沉涩无力。治宜化瘀泻浊,温阳益阴,方用化瘀泻浊汤:桃仁12g,大黄6g,桂枝8g,炙甘草5g,黄芪30g,附片(先煎)10g,泽泻15g,生益母草30g,女贞子12g。

        本型以脾肾阳(气)虚亦兼阴虚为本,瘀血与湿浊阻滞为标,故以桃核承气汤祛瘀荡积泻浊,配以泽泻、益母草加强活血利湿之效。方中以附子、黄芪温补脾肾之阳(气),以女贞子补阴,使阴阳互调,固本强肾。实验研究证实,本方具有降低血BUN、Scr,提高CO2CP,改善肾性贫血,降磷升钙,调节氨基酸,促进蛋白质合成,维持氮平衡的作用。

    2.4灌肠方

        若以上各型病情较重,或单用口服药缓解较慢者,杜老师常常配合使用灌肠治疗。常用方药如下:大黄12g,附片(先煎)9g,桂枝6g,赤芍15g,丹参18g,生龙骨20g,煅牡砺20g,炒枳壳12g。上方浓煎,保留灌肠,每日一剂。

    综上所述,杜雨茂教授在辨治慢性肾衰的过程中总是把握住“扶正祛邪”这一总体法则,灵活应用于临床,所选用的方剂,亦经多方筛选,并由动物实验证实有确切疗效。  [原载于《陕西中医学院学报》,2000,23(4):10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