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  • 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流派资讯 >
  • 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锦065~临床经验 (二十六)上篇

    发布时间:2021-10-16   点击数: 581次

    浅析肾衰III号方治疗肾衰竭的立法依据

     伟

    (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)

    肾衰III号方是杜雨茂教授结合临床经验,宗仲景之法,研制出的治疗肾衰竭(尿毒症前期)的灌肠方,临床灌肠治疗收效满意。本文试就其立法依据给以浅析。

    本方仿仲景大黄附子汤之意,由大黄、附片、桂枝、赤芍、丹参、生龙骨、煅牡蛎、炒枳壳组成。方中大黄通腑泄浊,附片、桂枝温阳益肾,又监制大黄之苦寒,共成温阳泄浊;丹参活血祛瘀且养血;赤芍活血之中寓凉血;生龙骨、煅牡蛎镇静安神,平肝潜阳;炒枳壳宣畅气机,通调三焦,协同他药以泄浊。八药共奏通腑泄浊,温阳益肾,活血化瘀之效。

    本方针对的病机要点在于,肾(脾)阳虚、湿浊瘀血互阻.那么,其病机在肾衰竭中究竟起什么作用?中医学无“肾衰竭”之名,但根据临床表现,应属“水肿”、“癃闭”、“溺毒”、“关格”、“虚劳”、“哕逆”的范畴。肾衰竭(慢性肾功能衰竭)是各种慢性肾脏疾患的终末期,病程冗长,表现为虚实夹杂、正虚邪实证;正虚有气、血、阴、阳虚损之异,而邪实则有外邪、湿浊、瘀血、风动、蕴痰之分;正虚之中,又以脾肾阳虚为多见,邪实则主要表现为湿浊、瘀血。

    1  脾肾阳虚与慢性肾功能衰竭

    中医学认为,肾为先天之本,藏真阴、寓元阳,为三焦之源。当肾病迁延不愈,加之失治、误治,饮食劳倦,七情相伤,外邪交侵,必然导致肾气衰败,真阳衰微,由是变相纷生。《医门法律》曰:“肾司开阖,肾气从阳刚开,从阴则阖,阴气大盛则关门常阖,水道不通而为肿”。“肾者水之制也,肾虚则水散于皮。”很好地说明了肾阳衰微而发水肿的机制。朱丹溪说:“水则肾主之,谷则脾主之,又因虚不能传化焉。故肾水之溢,仅得以浸渍脾土,于是三焦停滞,经络阻塞,水渗于皮肤,位于肌肉而发为肿矣。”又由于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,先天促后天,后天养先天,若脾胃虚损,化源不济,则肾精亦亏,肾阳益衰,由于肾邪反侮,水湿泛滥,充斥中焦,渐致清浊相干,出现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。以上从理论上阐述了脾肾阳虚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密切关系,在临床研究中亦然。有人认为:“肾(脾)阳气虚的证侯,与肾功能减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。”陶筱娟等对十年间所收治的1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了分析,发现属肾(脾)阳虚者101例,认为肾(脾)阳气虚衰是本病的本质。